top of page

浅谈中国地缘政治

作家相片: TopwriterTopwriter


地缘政治学者关注的焦点都是本国的利益。追求国家利益,为实 现国家利益出谋划策,是政治家和外交家的行为准则。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无法回避的客观趋势,而中国又不得不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经济政治环境。研究地缘政治,有助于国家的角色定位和构建中国成熟的外交政治文化和外交战略,对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和安全战略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现代意义的地缘政治是在对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地理分析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安全制定适当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一种理论。它用地理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是介于战略学、国际政治学、政治地理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理论。它侧重于国家或民族间关系的全局性问题的研究,探索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关系互动,是战略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而受到各国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的高度重视[1]。


一、中国国家地缘政治基础


地缘政治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区域和全球。国家处于地缘政治研究的核心层次,并由此而散射状地分布着地缘政治研究的多维结构[2]。


就单纯的地理环境而言,与其他文明的发源地相比,中国的地理优势明显。 中国的西北是高原沙漠;西部有青藏高原;西南是崇山峻岭;东部、东南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这些构成了中国周边天然的自然屏障,意味着中国的防御方向是单一的,防御成本是较低的。跟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相比,中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异常突出,当他们不断受到外来文明入侵的时候,中国凭借着这种自然屏障获得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空间,自身文化也得以保存延续而从未间断。同时中国内部中枢核心地带地势平坦,地域辽阔,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中原地带气候条件宜 人,适于农耕,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家力量中心,因此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古代中国在农业生产率,工商业和生活水平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先例。 从人口资源方面来说,中国具备世界性大国的地缘政治基础。世界性大国首先是地理和人口大国,而且综合国力必须领先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是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3]。中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和漫长的海岸线。在空间纵横跨度上,中国的陆地国土东西相间约 5200 公里,南北相间长约 5500 公里, 陆地边长达 22800 公里,是大河流域典型的陆地大国[4]。中国的资源种类和绝对量相对丰富,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海洋资源等总储量处于世界前例。疆域面积大和复杂多变的地形分布也决定了中国有广阔的防御纵深。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具有独立建立种类齐全的国民经济基础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生存和抗封锁能力。

当然,中国也面临相当严峻的国内问题。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 但人均水平较低。中国经济已保持 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 1.5 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中国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好的维护,但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5]。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中国的复杂周边环境


现实的国际政治表明,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国家利益仍是各国首要考虑的目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牺牲或损害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去迁就他国。摩根索认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 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6]


当今世界中,中国的周边环境可以说十分严峻,放眼全球,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国一样处在一个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全球核武器国家有 4 个跟中国接壤 (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朝鲜),还有日本韩国等具备核武器研发实力的国 家分布在中国周边。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与中国或陆地接壤或海域相连,有 26 个国家与中国相邻,其中的一些国家与中国还存在历史上的恩怨、现实的领土争执、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同中国已不仅是隔洋相望的远邻, 其势力前锋已直逼中国的边境,而且是对中国能发生最大影响力的国家。因此说, 中国的周边的安全环境是不容乐观的。


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在中国的周边构建了一道“C”字型战略包围圈[7]。东北亚方向,美国以日韩为支点,暗中培植日本和韩国平衡中国力量,同时借中日 历史和领土问题大做文章,并利用《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作为怂恿日本挑衅中国的“定心丸”。围绕朝核问题,美国政治军事大动作不断,明对朝鲜暗指中国。


然后就是台湾问题,类似于台海危机和对台军售等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勒索和遏制中国的例子不胜枚举,台湾牌是美国用来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手段之一。 南海是美国针对中国海上包围的中间点和关键点。中国立足于邓小平提出的 “稳定周边、立足亚太、走向世界”的宏观战略,在南海问题上提出“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主张。菲律宾和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为了取得在战略上的有利态势, 在美国的怂恿下,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以便在其“海上利益”受到威胁时, 美国能够及时地给予它们保护。西方一些学者故意歪曲历史事实,片面地提出解决南海争端的各种所谓方案,其目的显然是借学术名义从政治上遏制中国。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地理因素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在海防安全方面,海洋地理位置仍然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南海战略的未来走向。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南海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敏感,主要是因为各国以经济为重心安全政策的制定,几乎总是导致了对资源保护重视的增加,至少对那些依赖石油能源以促进工业发展的国家来说是如此的[8]。


在中国西部,印度同中国有领土纠纷,同时中印战争的阴影让这个缺乏政治远见的国家一直对中国心怀芥蒂。美国在其企图构建中日平衡、印巴平衡的同时, 印度利用其“中立自由民主人权”的名义向美俄大量购买新武器,目的也是直接针对中国。巴基斯坦是中国跟中东国家交往的重要能源通道,而美国借“反恐”之名,在巴基斯坦“项庄舞剑”,实际目的是打击中国在巴的投资和影响力,因为“恐怖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虚弱的表现,它通过心理作用让外强中干的恐怖分子 显得貌似强大,从而迫使对方把自己视作严重威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恐怖主义本身并不会摧毁美国共合体的物质基础”[9]。缅甸是中国西南重庆、成都和昆明大三角地区的出海口。开通这个点,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还节省 3000 公里海路。这也是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最便捷的通道。中国与非洲、欧洲、中东的贸易,大部分要走印度洋。缅甸的出海口,对中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 美国不遗余力,予以封堵[10]。从湄公河惨案和卡拉奇港连环爆炸事件就可见端倪。同时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重返亚太,美国对亚洲施加的政治影响也不断加强。这一切都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中亚方向,出于发展自身经济、实现民族振兴、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需要, 中俄哈吉塔乌六国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为解决我国西北边疆的地缘政治、跨界民族关系垫定了良好的基础[11]。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西北部 边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的日益猖獗,同时外部势力借明主自由干涉中国内政的事实。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仍然是中国边疆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威胁。


经济和军事就像政治这枚硬币的两个面,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而经济问题是中国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军事上,美国在中国的周边翻云覆雨,纵横捭阖,同时建立了以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太平洋岛链为代表的封锁圈围堵中国这 条腾飞的巨龙。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威胁论”的双重压 力,需要我们谨慎应付。前几年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国际上鼓吹 “中国威胁论”,刻意恶化中国周边环境,企图将中国扼杀在经济发展的摇篮当 中。08 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又利用“中国责任论”,经济上逼迫人民币升值, 同时企图推销“G2 陷阱”来套住中国,进而抽取中国财富。同时美国企图通过 TPP 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组织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 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稀释中国的区域影响力。世界就像一根竹竿,一个国家的伟大事业,就是爬上比自己的阶梯更高的状态中去,而上面那些国家则利用一切 力量阻止他爬上去[12]。


三、全球化时代的新地缘政治


中国的地缘政治,必须纳入全球、东亚来考虑才更有意义。全球的世界级大国和区域性组织,如: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美国都地处北纬 30°至北纬 60°之间,在这个广阔的区域内已形成或将要形成四大地缘板块。一是欧盟地缘 板块;二是俄罗斯地缘板块;三是东亚地缘板块;四是北美地缘板块。中国是东亚地缘板块的地缘政治核心大国[13]。中国地处亚太地区中心这种独特的地缘战略 地位,是其获取国际政治权力和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其能对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产生持续不断影响的基本条件。


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缘政治的研究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空间上,新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使许多过去难以忽视的地理屏障失去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伴随而来的诸如武器冲突、跨国犯罪、金融动荡、网络攻击和资 源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威胁着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全球化时 代,特别是资源、粮食、人口和生存环境等涉及基本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存在, 加深了国家间的依赖性,对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全球化的真实世界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片刻的道义,这是全球化的生存底线[14]。比如美国最近提出的 1 小时打遍全球计划,就是军事上的一种突破;而 至于美国公司和大学在非洲搞“圈地运动”显然是美国以人道援助为名牟取未来 “粮食美元”的开幕词罢了,想想 08 年中国粮食上涨背后的政治阴谋就会明白。


一些中国的经济学家只知道倡导和贩卖西方大量严重落后的经济理论,从自由主义、凯因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拿这些被西方美化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经济,在一个“弱肉强食”的全球化中用兔子式的思维看待全球问题,整天只知道高喊着跟国际接轨,却丢掉了最基本的战略警惕思维,直到落入圈套才醒悟到自己成为了殉葬品。今天全球化的财富再分配方式无情的嘲笑了 全球化倡导者们的文明标准,他们必须面对严酷的全球现状和人性毁灭的本能, 而不是沉浸在理论家们所臆造的美好遐想之中。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只有日本一个敌人,今天也只有美国一个对手,超越美国就必须超越美国的优点,必须具备比美国更强的开放性,更高的灵活性与更前沿的创造力。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在今天的全球化 浪潮中,机遇与危机并存。上兵伐谋,大国争衡的主要舞台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 场,而转向以经济领域为主的战略制高点。分析当今的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的本 质可以发现,文明冲突实际上是一定时期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地缘政治博弈。


参考文献

[1] 楼耀亮著:《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 页。

[2] 刘妙龙、孔爱莉、涂建华:《地缘政治学理论、方法与九十年代的地缘政治学》,《人 文地理》1995 年第 2 期,第 8 页。

[3] 王志民 申晓若等: 《国际政治学导论》,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第 43 页

[4] 孙明明 蔡小洪: 《动荡中的国家安全》,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0 页

[5]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 65 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2010 年 9 月 23 日 纽约)

[6] 张历历著:《现代国际关系》,重庆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1 页

[7] 戴旭:《C 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

[8]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2006 年 5 月

[9] 乔治.弗里德曼:《未来十年》,海天出版社 2011 年五月第一版,第 95 页

[10] 戴旭:《2030 肢解中国》,天涯论坛国际观察板块,PPT 视频

[11] 胡峪龙:《浅析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的地缘政治跨界民族关系》,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2 年 8 月第 28 卷第 4 期

[12] 司汤达:《红与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一版,译本序第 3 页

[13] 杨勇:《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 年第 2 期

[14] 刘军洛:《被绑架的中国经济》,中信出版社,2010 年 7 月

 

由 AODEX-自由的政治平台 编辑

6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社评:武汉修订病亡数据,这是恪守制度的正派表现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今天公布了经过核查订正的武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武汉市的死亡病例比原来报告的死亡2579例增加了1290例,这意味着中国内地的死亡人数也应由之前的3342人增加同样的数据,上升为死亡4632人。...

Comments


bottom of page